在青岛市市南区的广西路上,有一座时光印记印刷博物馆。进入馆内,恍如进入时光隧道,扑面而来的油墨香气,整齐码放的铅字,以及老式凸版印刷机等近百台很有年代感的印刷物件,展示了我国古代印刷术的起源、发展、传承及传播的过程,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改革,作为国内第一家活字印刷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亲手实践活字印刷、凸版印刷、丝网印刷等中国传统及现代印刷工艺,在印刷中体味历史,领略汉字与印刷的魅力。
1、铅活字印刷机的发展历程在1440年到1445年之间,约翰内斯·古滕堡(JohannesGensfleischzurLadenzumGutenberg,又译作“谷登堡”、“古登堡”、“古滕贝格”)制造出了第一台铅活字印刷机。所用的铅字是由铅、锑、锡组成的合金制成。这同中国已使用了几百年的印刷术相比又前进了一步。在毕升发明的泥活字传入欧洲400以后,由德国人约翰内斯·谷登堡发明铅活字版印刷术,在1450年前后开始使用铅合金浇铸活字排印书籍。
1455年出版的《圣经》也许是它最著名的作品。谷登堡只印刷了300本《圣经》,每页分两栏,每栏42行,全部用拉丁文写成。在中世纪初期,书是财富的象征。如果谁家有一个图书室。那实在是太富有了,因为在当时书是人们用手工辛辛苦苦抄写出来的。僧侣和抄写员经常被雇来做这项工作,当然费用相当可观。印刷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并在文艺复兴时期加快了知识和文化的传播。
2、是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升(?约1051)北宋发明家。徽州(今安徽歙县)人。毕升。活字印刷是一种古老的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而发明的。先制作单个字的正反字符图案,然后根据原稿选择单个字,排列在字符盘中,上墨打印,打印后再去掉字符图案,以便下次排版时重复使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北宋李青时期(10411048),毕升(9701051)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的诞生。
3、印刷术的发明经历了哪两个阶段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明的最初是唐朝出现了刻版印刷,又叫雕版印刷。是一种这样的印刷的方式:即将文字、图像雕刻在平整的木板上,再在版面上刷上油墨,然后在其上覆上纸张,用干净的刷子轻轻地刷过,使印版上的图文清晰地转印到纸张上的工艺方法,这种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只能靠手抄书的情况,是技术上的革新。但可惜雕刻一张木版,只能用于印这一张纸,下次印别的内容,就要重新雕刻一个新的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