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印和活字印刷术起源于唐朝

雕版印刷技艺,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5年,连城四堡雕版工艺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8年6月7日,福建省连城县申报的雕版印刷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堡雕版印刷技艺纯手工操作,制作精巧,连城四堡是中国古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其雕版印刷技艺精湛,字体多为宋体,书籍种类繁多,内容丰富,颇具文化内涵。

曲凿:分小曲凿、大曲凿。其它工具:包括平凿、斜凿、铁锤、刨子、锯子、棕刷、墨缸、纸张等。工艺流程:胚板制作、胚板书写、雕版制作、刷印、装订5个阶段。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四堡雕版印刷技艺则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重要代表,其中凝聚着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种优秀的传统工艺,为文化传播提供了便捷条件,它是中国古代文明领先于世界的实录和见证,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1、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分别是什么时期的?

雕版印刷术是唐朝活字印刷术是北宋雕版印刷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雕版印刷术始于唐朝的雕版印刷。在版料上雕刻图文引径行印刷的技术,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

活字印刷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北宋庆历间(10411048)中国的毕升(约970年1051年)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2、雕版印刷的原理是什么?

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从五代冯道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于是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