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活字印刷,铜活字印刷,铅活字印刷都是活字印刷,是一种印刷方式,不过是字的材质不一样,铜活字比较耐用成本最高,其次是铅活字,所以是最常用的一种。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技术,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当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用胶泥制作活字,排版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他还写了一部木工手艺的书--《木经》,共3卷。
活字印刷术:北宋发明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活字印刷术是我国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之后才发明的印刷技术。首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宋仁宗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一种更进步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术,把我国的印刷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升用胶泥制字。
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北宋的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400年。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毕升是北宋中期的一个普通平民知识分子,当时人称布衣。活字印刷加蜡和纸灰是为了增加字模的表面硬度和粘度,以便提高字模的耐用度和运用效率。具体原因有以下三点:1。
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在中国至少发现了13项材料,表明不迟于12世纪在中国发明了铜制活字印刷术,生产了大规模的铜制印钞和金国发行的正式官方文件(1115–1234年)和南宋(1127,雕板印书,一次可以印出几百部、几千部,比起一字一句地靠手来抄写,的确是一次革命。